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总结推广优秀实践经验,4月11日,由新华网主办、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案例总结会”在广东肇庆举行。我校受邀参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职业院校代表共同探讨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的路径与成果。
会上,主办方对全国各院校提交的非遗与职业教育融合案例进行了评选与表彰。服装学院易慎老师提交的《AIGC赋能蓝染技艺传承—艺术融合创新教学案例》和视传学院陈昭昭老师提交的《用现代设计让非遗“流动”起来》,科研处集中组织修改的两个案例,凭借创新性、示范性和可推广性,获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典型案例”。两位教师的案例充分展现了我校在非遗传承、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为职业院校非遗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科研处洪华平处长在交流发言中表示,我校高度重视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近年来依托学科优势和地域特色,推动非遗技艺融入专业教学、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此次获奖案例正是学校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服务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促进非遗文化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此次会议为职业院校非遗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我校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工作指明了方向。科研处将以此次总结会为契机,加强与兄弟院校、行业企业的合作,助力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融合高质量发展。

